财新传媒
2018年02月11日 17:37

城市发展如何高效且包容?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的城市如何发展,特别是中国的超大城市应有多少人口,如何调整人口数量和结构,成为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也反映在了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式上,为此有必要仔细谈一谈。

 

一,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体现“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

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体现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的结果。大城市吸...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10日 12:22

告别集体自残——新春,写给未来的第6封信

告别集体自残——新春,写给未来的第6封信

未来,你好,

新年一早,阳光不是那么烈,雾霾不是那么浓。

想给未来写封信却无从下笔的时候,我又听了一遍对谈伟伟的录音。那是去年5月间,我走访了几位为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工作的人,想给他们画个声音图像,其中,就包括从事流动儿童课余教育公益活动的伟伟。

耳机里,伟伟的语速很快,我猜这大半是天生,小半是着急。若干年来,他为流动儿童工作,想帮助在农村出生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象他那样接受更好的教育,然而这个过程...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06日 13:34

乡村振兴——人出来,钱进去

乡村振兴——人出来,钱进去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受到了极大关注。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论调,即用乡村振兴战略,阻止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而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会。

杜润生先生曾高屋建瓴地指出:“城市帮助农村,主要是吸收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业,缓解农村人口与土地间的紧张关系。”

很多人觉得农村人口减少和空心村的出现是农村人口衰落的标志,实际上,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全球发展规律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率的提高是一个必然...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05日 09:27

【大国大城】城中村

【大国大城】城中村

“城中村”,一个中国特色城市问题的经济逻辑

如果你问经济学家,城中村这种自发而成、自由生长的形态,是否代表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经济学家肯定是这样认为的,因为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尊重需求,供给适应需求。

广州城中村

 

此文是《第一财经周刊》对陆铭教授的专访,经删改后的稿件,近期发表于该杂志。

 

文 | CBN记者 许冰清 

C=CBN Weekly

L=陆铭

 

现代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大规模的城市...

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31日 14:13

Call for Papers

Call for Papers Conference on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Event | 7 - 8 August 2018Shangha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ackground

The conference is organized by ADB's Economic Research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Department,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National Economy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of Fudan University. Pl...

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29日 10:03

中国经济的未来是空间重构

中国经济的未来是空间重构 人往高处走,资源往低处走   “中国经济的未来是空间重构”,这个词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经济的资源如何在各个地方进行配置,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前景。中国今天的空间资源的配置用一句话来总结,叫人往高处走,资源往低处走。   人口的流动方向是从中国的中西部,向沿海的东部以及中部的一些大城市去流动,但资源的方向却是由行政力量主导,向中国的中西部中小城市去配置,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人口流动的方向,和...
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16日 15:40

大城市的出路在哪里?

大城市的出路在哪里? 大城市的房价为什么这么贵?   人物周刊:你说过,像中国这种,因为供给不足引发的房价上涨,不算泡沫。   陆铭:对。我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房子是敞开供应的话,大概月薪一万的人都买得起房子。现在供给减少,大家的收入都不变,那就只能提高门槛,让更少的人才能买到房子。比如,我把门槛提到月薪两万、月薪三万的人买得起这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来算房价收入比,这个比值就变得越来越惊人了。用房价收入比来讨论...
阅读全文>>
2018年01月08日 13:26

“抢人”真的能带来发展吗?

2017年发生了太多事情,其中一件便是二三线城市“抢人大战”现象。这现象发生在各地,被媒体讨论、渲染,一度被视为二三线城市未来发展的最新趋势。   “抢人”真的能带来发展吗?   首先要确定的是,我们应该从全局角度还是局部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如果从全局角度考虑,做大蛋糕比分配蛋糕更是应该关注的主题。   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高层次人才的集中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从全球普遍现象来看,世界各地的大学生都...
阅读全文>>
2017年12月19日 13:44

技术升级带来新的就业机遇

无人经济是否会带来失业潮?很多观点指出,无人业态持续发展,长期下来,势必会让很多人失去就业机会。我恰恰认为,这一影响是会在短期内产生,但长期反而不会。   先来说说无人超市所无法替代的岗位。从无人超市所能呈现给我们的模式来看,收银员、导购员和理货员会首当其冲被智能所替代。但实际上,从整个商超的产业链条来看,物流环节是无论如何无法被代替的,而且物流的配送在现阶段还是少不了人工的干预;其次,配货员也是...
阅读全文>>
2017年12月18日 17:30

城市承载力是个伪命题

导语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体现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现有的关于城市人口的认识和实践并不符合国际经验,不能视而不见。   在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城市规划中的人口目标只是个预测数据,而不是“控制目标”,不会采取“将人口数量控制在……”这样的表述。即使如此,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国家人口全部集中到大城市的现象,更没有一个城市出现人口爆炸的现象。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体现的是人民对美好...
阅读全文>>
2017年11月22日 16:53

机器替换人是经济规律使然吗?

现如今在沿海地区如浙江、广东等地出现的“机器替换人”的现象,是市场经济下的普遍规律,还是中国特色制度和政策背景下的特殊现象?   1. 就一般的经济规律而言,一个经济体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劳动力价格会不断上升,终有一天应该出现机器替代人的现象。中国当前机器替代人的背景也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但这种价格的上涨是有中国制度性原因的;   2. 在中国,这种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
阅读全文>>
2017年10月31日 13:11

新城之伤——密度、距离与债务

新城之伤——密度、距离与债务 摘要:中国大规模超标低效的新城建设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负债率。本文将城投债数据与新城特征数据进行匹配,研究发现,新城建设是促使地方政府发行城投债的原因之一,特别是2009年后大规模的新城建设推高了地方政府负债率;密度更高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负债率;离主城区更近会逐年降低地方政府负债率。本文将新经济地理理论运用于研究中国的新城建设模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印证了密度和距离两个关键因素对城市经济效率的重要...
阅读全文>>
2017年10月31日 12:34

城市、区域和国家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现在与未来

摘要:本文在“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总结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的相关研究,并对相关政策进行评论。城市发展方面,城市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并且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城市和大城市的作用仍然受到政策限制;区域发展方面,人口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但地方政府行为却导致市场分割和地区间分工下降;国家发展方面,偏离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投资政策导致区域间资源...
阅读全文>>
2017年10月29日 09:16

新城:造城运动为何引向债务负担?

摘 要 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特别是人口流出地,建设了大量新城。新城规划得密度低,且远离主城区。本文从城市土地、人口和产业的关系出发,总结了国内新城的建设模式,指出土地利用和人口流动、产业发展方向相背离的新城建设,是新城发展缓慢、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关键因素。有效的城市建设须以劳动力自由流动为基础,做到土地利用配合人口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注重新城之间的有效分工和产业联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以大城市和都...

阅读全文>>
2017年10月25日 09:45

去杠杆关键是财政和金融分家

中国金融体系的问题实质是财政与金融混在一起,其核心的机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同时介入了财政与金融两件事,把金融市场借来的钱用在了财政支出该做的事上。   中国金融市场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承担了一部分财政融资的功能。影子银行出现了低回报、高利率和刚性兑付三者并存的最差组合。金融有两个本质:第一,在时间维度上,将未来的投资回报贴现到当前,让投资在当期得以实现;第二,在资金的供求各方之间,将当前的资金配置到...
阅读全文>>
2017年10月25日 00:05

财政与金融分家——中国经济“去杠杆”的关键

摘要:   中国日益增长的债务问题引发了各界的担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化解则成为中国经济“去杠杆”的关键所在。当下“去杠杆”的困难在于财政和金融的不分家,其让财政投资项目的低收益、地方政府融资的高成本和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这三个现象同时出现,构成了一个“最坏的组合”,也带来了影子银行高速发展、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归属不确定等系列问题。我们在分析上述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从财政与金融...
阅读全文>>
2017年10月19日 18:00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问题是:   第一,什么叫人民?   第二,什么叫美好生活?   第三,谁来定义?   对于城市发展,比如建什么样的街区,造什么样的新城,人口密度多高,外来人口的子女教育如何解决,街头商贩如何对待,违章建筑是拆还是合法化……特别需要把这三个问题问一遍。   (北京中心城区的老街,摄影:陆铭) (辽宁一处新区,无车的宽马路,摄影:陆铭)
阅读全文>>
2017年10月18日 09:41

化解空间错配 应从集聚走向均衡

资源错配是结构性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实践做得还远远不够。2003年以来,资源的空间错配问题的表现,一为“人往高处走”,即人口向东部和大城市集聚;二为“资源向低处走”,即行政控制的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配置。   资源错配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下降了,这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并且,不同...
阅读全文>>
2017年10月01日 10:52

专访陆铭|独家解密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

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正式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指导未来20年的北京城市发展。新总规的主要看点有:

· 严控人口规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 解决住房问题:加强需求端管控,加大住宅供地力度,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促进房地     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人民群众...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30日 13:27

西部大开发真的成功吗?

西部大开发真的成功吗?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多年以来,西部地区的GDP实现了快速增长,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距逐步缩小,因此有观点认为西部大开发政策取得了成功,我国区域经济正逐步走向收敛。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么?   1、什么是经济收敛?经济收敛源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导致资本的边际回报递减,而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积累,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发达国家资本将流向发展中国家,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现国家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