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无人经济是否会带来失业潮?很多观点指出,无人业态持续发展,长期下来,势必会让很多人失去就业机会。我恰恰认为,这一影响是会在短期内产生,但长期反而不会。
 
先来说说无人超市所无法替代的岗位。从无人超市所能呈现给我们的模式来看,收银员、导购员和理货员会首当其冲被智能所替代。但实际上,从整个商超的产业链条来看,物流环节是无论如何无法被代替的,而且物流的配送在现阶段还是少不了人工的干预;其次,配货员也是无法被替代的,如何更好地陈列,及时的补充商品。
 
再来说说会被替代的岗位。短期内看,一部分劳动力在原来从事的那些岗位或多或少被机器或人工智能替代,比如收银员。但长期下来,技术的进步反而会创造出新的劳动力需求,比如说一个机器人产生以后,它需要为机器人服务的维修、运输、销售等等一系列岗位需求。还有就是机器人生产和设计的人收入提高后,又会产生更高的消费、服务需求,从而带动服务业的提升,于是就会产生更多服务业的劳动需求。这是一个正向的溢出效应,长期反而不会导致失业潮。
 
要强调的是,无人业态并非是新生儿,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好比机器对于劳动力的替代,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在产生,现在并不是一个拐点,或者突变型的一种变化。
 
从研究和历史进展角度来讲,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是促进劳动力需求提升的,不是在替代劳动力。比如,“无人化”仅仅只是在结账的时候带给消费者快速、便捷的体验,而在商场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导购的,依旧是活生生的“真人”,并且注重为顾客提供更好的采购咨询服务。
 
对于职工来说,如果你不想被替代,那么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技能,特别是无法被机器替代的技能。如果一直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那么的确更有可能被机器替代,并且想要提高收入就会成为一个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可以帮助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但这件事并不能完全依托于企业。应该是一方面劳动者自己要求进步,另一方面由政府指导教育和技能培训。例如服务业的相关培训,必须要向细微的精细化的服务升级,而这类服务是很难被机器替代的。
 
本文发表于2017年12月18日《劳动报》。
话题:



0

推荐

陆铭

陆铭

26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和日本一桥大学。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