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7年06月14日 09:30

如何缓解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趋势

如何缓解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趋势 本文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在6月13日举办的中国蓝筹地产年会上的演讲。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开始发展出口驱动型的制造业,两个力量夹击使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发展制造业和服务影响的竞争力。   流动人口往东南沿海和中西部的核心大城市流动,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趋势是加强的。   而土地的变化呢?中国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要搞平衡发展。而我们对平衡发展是...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09日 23:34

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本质

在存在大量潜在有效需求的中国,减少不当的政策干预,是提高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根本。

特朗普当选之夜,我恰好在哈佛。第二天,在街上呐喊者有之,在课堂上哭泣者有之。胡永泰教授是我当天报告会的主持人,他悄悄告诉我,今天有很多人该来没来,因为他们心情不好。我看,美国人难过,倒未见得仅仅是因为不喜欢特朗普,或者赌他败选输了钱,而是因为他的当选让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即将发生,而这些居然是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美国...

阅读全文>>
2017年05月23日 18:14

一亿儿童的教育迫在眉睫

 

在展开正文之前,我先给读者三道选择题,看看大家如何回答。大家都知道,中国当前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我的选择题是:第一,如果突然天降一亿的儿童给中国的未来,大家要不要?第二,这一亿的儿童是给他们比较好的教育,还是比较差的教育?第三,如果是给他们比较好的教育的话,把他们放在农村,还是把他放在城市?

我想,对于这三个问题,大家是比较容易取得一致意见的。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要这一亿儿童,并且...

阅读全文>>
2017年05月18日 15:44

中国大城市不缺高技能人才,而是低技能劳动者

中国大城市不缺高技能人才,而是低技能劳动者 文章为笔者接受界面新闻记者的专访,以下是采访纪要:   界面新闻:城市拥挤、污染严重,是不是说明大城市的人口已达到饱和状态?   陆铭:大城市有多大与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有关。一个国家越大,这个国家的大城市就会越大。人口规模如果是基于个体——包括企业和个人的选择,那么,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口远远没有饱和,城市规模也尚未达到最优。   最优城市规模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倒U型曲线的理论模型,最初随着城市规模扩...
阅读全文>>
2017年05月03日 17:29

花高租金,住市中心,才是聪明人?

花高租金,住市中心,才是聪明人? 最近,三里屯的“脏街”改造,引起了许多争论。有人认为,这是城市化建设中必要的代价,也有人恋恋不舍于老街区给城市生活带来的珍贵记忆。   事实上,这种争论早已有之,甚至,它伴随着我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整个进程。今天是“劳动节”,我们正好借此来聊聊我们劳动的目标——建设更好的宜居环境,到底该如何达成?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样的城市建设才是宜居的。大城市的生活固然带来了种种问题,但“北...
阅读全文>>
2017年04月28日 15:04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我们在争论什么?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我们在争论什么?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问题,无疑是当前中国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充满争论的问题。以我多年的观察,很多争论其实源自大家没有把理论基准(benchmark)、国际经验和当前中国的政策背景搞清楚,从而误读一些具体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应得出的政策含义也就南辕北辙。

总的来说,中国是一个带有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特征的国家。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中产生的一些现象有其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的一面,比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阅读全文>>
2017年04月07日 11:46

每次设立新区,我们都很兴奋

每次设立新区,我们都很兴奋 移民文化 “来了就是深圳人”, 城市文化的核心是人是否被尊重   新京报:提到深圳,这个比肩京沪的年轻大都市,大家长期以来的印象是,没有方言,也没有外地人歧视。这样一种“英雄不问出处”的包容态度,在深圳成长的过程中是怎样起来的?   陆铭: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不管是移民国家还是城市,如果起点相对来说处于平地而起的状态,移民和本地人的冲突就较小,移民给城市带来的发展动力就较强。深圳的起点背景是...
阅读全文>>
2017年04月01日 10:40

根深蒂固的“外地人”歧视,真的改变不了吗?

根深蒂固的“外地人”歧视,真的改变不了吗? 新京报书评周刊“十问”第6期 栏目主持:新京报记者 罗东 时间:2017年3月9日   “外地人”歧视为何根深蒂固?   新京报:大城市的“外地人”歧视由来已久,算不上是一个新话题。但近年来频频在社交网络上涌现的歧视,包括前段时间的“北京地铁男子骂‘外地鸡’”事件,仍然令人觉得很诧异:一是歧视不仅是当地人对外地人,还有一些外地人对其它外地人;二是歧视在很年轻甚至学生身上已经存在。这种观念,何以根深...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28日 23:41

北上广容不下你?事实可能正相反

全球特大城市共同的特点是人口大进大出,总体来讲,进大于出。至于个人,有人选择留下,有人选择离开,和个人的偏好、职业和家庭特征有关。   特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于高技能劳动力形成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空间。与此同时,高技能劳动力的集聚,又带来在生产中的辅助岗位的需求,和生活中消费性服务业的需求,而这又形成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再加上特大城市所拥有的消费性服务业的数量、质量和多...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27日 16:43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大城市却留在大城市?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大城市却留在大城市? 你们喜不喜欢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一般会有50%的人举手,我不喜欢。为什么?因为大城市环境差、房价高、道路拥堵;那么再问,如果没有一些现有的制度方面的限制,大家毕业之后会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大城市就业,这时候,基本上90%的学生会举手,我会选择在这样的城市工作和生活。   第三个问题产生了,50%的人不喜欢大城市,与此同时,90%的人会选择留在大城市。   这就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例外的现象:人...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23日 09:28

大国更要发展大城市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亚洲的城市化将出现以特大城市来引领城市化。   很多人都认为,每一个国家都会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我不想否定这件事,但如果将时间拉长,你会相信,左右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经济和社会的规律。退一步讲,就算是强调一个国家的特点,亚洲国家真正的特点是什么?亚洲国家的特点是人口比较多,人口密度比较大。   很多人有一个看法,国土面积大、人口密度高的国家,大城市承载不了...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22日 08:46

大城如何既有活力又宜居

“越是将历史拉长了看,我越是相信,决定人类发展轨迹的是普遍规律,每个国家的特色只会在普遍规律下开花结果。”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作者陆铭,在书的扉页,写下这样的题记。   既在象牙塔里做学术研究,又参与了一些关于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的讨论,陆铭希望通过书写,把自己所知道的逻辑事实和国际经验加以推广,以拓宽公众的思路。   大国与大城   读书周刊:书以《大国大城》为名,气...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14日 10:33

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尽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人口城镇化转型与改革的关键,也是我国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但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相应政策推进这一工作的过程中,行动迟缓,他们认为赋予农民工市民化待遇将让地方财政背上巨大的财政包袱,并且短期看没有实际的经济...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10日 10:01

中国经济的欧洲化

如果中国想长期发挥大国优势,避免欧洲(特别是欧元区)的困境,就必须实现区域之间人均GDP的趋同,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优的路径就是国家内部的自由移民。   人们常常担心中国经济会“拉美化”,比如出现收入差距持续恶化和社会不稳定,直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实际上,是否“拉美化”或者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个结果,在我看来,中国真正应该担心的却是另一个潜在的危险,那就是“欧洲化”,确切来说,是“欧元区化”。  ...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01日 22:00

一个经济学家如何看待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其中的问题

一个经济学家如何看待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其中的问题 ——这个社会,对年轻人太好了吗?   《好奇心日报》采访了 20 个人,他们中来自学界、媒体、出版界居多,共同特点是长期关注公共话题,希望传承下去的是一个“好社会”。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未来年轻一代会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这是我们希望的未来世界吗?   有个关于科学的小故事:   弗洛伊德给爱因斯坦写过一封信,在信里他说,世界上大概只有 20 几个人懂相对论,公众根本不懂,但他们崇拜你,知道你伟大。而现在是...
阅读全文>>
2017年02月10日 16:50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

 

陆铭,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任何大国的存在,都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愿意通过协调地区间的矛盾来追求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而这个公共利益在更小的国家不能实现。

任何经济的发展,任何国家的富强,其最主要的(即使不是唯一的)表现就是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而在人均收入提高的同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过渡,这样...



阅读全文>>
2017年02月08日 20:33

规模与分割: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区域和国家发展

摘要:本文在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总结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的相关研究,并对中国的一些相关政策及其影响进行评论。城市发展方面,城市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并且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城市和大城市的作用仍然受到政策限制;区域发展方面,人口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但地方政府行为却导致市场分割和地区间分工下降;国家发展方面,偏离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投资...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29日 14:40

“共和国长子”告急 这块骨头怎么啃?

自2014年东北经济增速“断崖式下跌”后,舆论关于东北经济“告急”的声音便不绝于耳。2016年上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GDP增速分为5.7%、6.7%和-1%,跟其他省份相比,仍不容乐观。   作为曾经的“共和国长子”,东北经济衰退引发了全社会的忧虑。2016年8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一轮振兴东北的方案,将实施127个重大项目和投资1.6万亿元等,此方案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   在一片“告急声”中重振东北经济,尤为需...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01日 21:49

供需错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痼疾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供需错位。没有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会像中国这样,在房价高涨的人口流入地控制土地供应,却在人口流出地大量建房子。为了避免少数城市高房价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只能增加这些城市的土地供应。

 

每一次的房价上涨,都伴随着担心泡沫的声音,但很多讨论却不得要领。我在这篇文章里要说的道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供需错位,在人口流入地控制土地供应,却在人口流出地大量建房子。没有一个...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28日 11:14

如何理解大国治理

――---为高琳著《分税制、地方财政自主权和经济发展绩效研究》序

最近十多年来,有关中国政治经济的研究有两支文献格外繁荣,一支是财政分权,一支是官员晋升,前者“管钱”,后者“管人”,涉及到了大国治理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大国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从中央政府的目标到地方政府的行动,中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难以保证地方政府的行为符合中央政府的目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保证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