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摘要:本文在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总结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的相关研究,并对中国的一些相关政策及其影响进行评论。城市发展方面,城市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并且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城市和大城市的作用仍然受到政策限制;区域发展方面,人口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但地方政府行为却导致市场分割和地区间分工下降;国家发展方面,偏离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的投资政策导致区域间资源误配以及地方政府负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损。

 

关键词:规模经济;市场分割;经济增长;空间政治经济学

 

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在一个大国内部,可以以少数都市圈为带动,而强化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在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之下,地区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可以在一个大国内部获得巨大的规模经济红利。而当一个国家(或如欧元区这样的统一货币区)的经济规模大到世界前几位时,这个国家的货币还将通过获得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而获得巨大的红利。

现实中,大国发展可能享受到的规模红利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因为一些导致市场分割的政治经济学因素可能阻碍规模红利的发挥。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就是研究规模红利与市场分割两大问题,为此,需要结合空间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经济学子学科。这样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有三个基石:第一,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第二,区域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学及其影响;第三,规模经济与市场分割相互作用,及其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截止到目前,经济学研究对于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关于城市发展,人力资本外部性和技能互补性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交通和环境成本等规模不经济与城市规模经济相伴生,但规模不经济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方式加以改善,甚至城市病治理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本身就具有规模经济性。

第二,关于区域发展,经济地理和集聚效应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中国,由于存在行政力量对于经济资源配置的干预,导致经济发展的零散分割,以及地区之间分工水平的下降。事实上,人口的自由流动可以实现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即经济集聚程度提高的同时,人均GDP(或人均收入)在地区间趋同。

第三,关于国家发展,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在2003年之后出现地区之间均匀发展的政策倾向,资源配置效率恶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放缓,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逐步下滑具有持续的影响。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不只是国际经济周期的问题,而是自身的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政策扭曲。

上述三个问题分别涉及到城市、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简而言之,城市存在的规模经济效应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在一个国家内部,需要通过城市(地区)间的资源再配置来充分利用大城市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然而,遗憾的是,一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学因素导致的往往是市场分割,不利于地区间资源配置效率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空间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城市、区域和国家发展,所涉及的文献是极其庞杂的。本文的意图主要针对中文读者,因此,在做文献总结的时候,相对侧重与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同时对中国的一些政策及其对于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论。本文分为三部分主体内容,分别涉及到城市、区域和国家发展,对应于上述三个问题。最后是本文的总结。

 


本文为作者专门为《经济学(季刊)》即将出版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专辑所作。此为征求意见稿,如果有任何批评或修改意见,请联系作者(email: luming1973@sjtu.edu.cn)。本文可以作为工作论文引用,经过修改后的版本将于2017年正式发表。

 

全文下载地址:http://www.shine.sjtu.edu.cn/shine/books/29158.html 

作者感谢陈钊、徐现祥、邢春冰、陈斌开、范子英、孙斌栋、向宽虎、梁文泉的修改意见。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015)的资助。本文也是“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作品。 

 
话题:



0

推荐

陆铭

陆铭

26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和日本一桥大学。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