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7年09月30日 12:46

China's Economic Future

China's Economic Future, on Policy Decisions, Market Sizes and Reading the Data   Main Points   Below is a summary of the main talking points by Professor Lu Ming at the Economist Breakfast Meeting on Sep 19, 2017, during which he discussed various issues on China's economic future with Simon Baptist, Global Chief Economist and Asia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25日 16:12

跳出交通看交通,或许能挖掘一些新的思路

跳出交通看交通,或许能挖掘一些新的思路 拥堵本身不只是交通的问题,我们应该跳出交通看交通,我们应该研究人(而非交通)的需求与城市(而非交通)的供给的关系。 (陆铭手稿)   1、从理性角度来看,如果交通拥堵很严重,我还要出门。那么一定是我出行得到的好处能够弥补我的拥堵损失。   我们获得了什么?   面对面的交流。   而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费(服务消费)——服务消费的两个特性:不可储藏、不可运输、人对消费的多样性需求——决定...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5日 16:36

大城市应如何对待所谓的低端人口?

本文为上海交大陆铭教授在博智宏观论坛第十九次月度例会上的演讲。   经济与城市发展的规律主要有三点:第一,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不断提高,人口会向城市集中;第二,人口会向大城市和大城市周边的都市圈集中;第三,世界上的一线城市人口重新回到市中心。   然而,有的政策既无效率又缺失公平。“无效”指的是有需求的地方没有供给,同时有供给的地方没有需求。“不公平”指的是城市内部用行政性的手段决定谁...
阅读全文>>
2017年09月05日 13:47

区域平衡发展,最重要的是让人动起来

大量财政转移用于欠发达地区的生产,但是很少有人问这样的问题,用财政转移的方式实现区域间平衡发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中国应对收入差距的政策思路应该是,先动人,再动钱。动人,意味着更自由的人口流动、更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行业进入;动钱则要建立在动人的基础上,通过地区间、城乡间和城市内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来缩小人们的实际福利差距。   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当前中国的状况,...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31日 14:53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和东北

一面是中国经济持续近40年的“中国奇迹”,一面是东北地区的经济衰退,增长和衰退之间,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对矛盾?   1、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中国奇迹”?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是资本和劳动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在中国东部沿海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冷战结束为世界经济的联系与发展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发达国家过剩的资本需要与中国过剩的劳动力结合获得超额回报,人民币汇率改革促进了出口发展,中国东部沿海...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28日 13:46

东北三问 | 人口流出未必不好

东北三问 | 人口流出未必不好     最近伴随北大的报告,东北又成为热议话题。我翻出我在《大国大城》里的一节,再发一下。我想建议所有在思考东北问题的人仔细问三个问题:第一,当你说东北在2000-2010净减200万,标志着东部经济在衰落的时候,你是指东北经济的总量增长,还是人均增长?第二,你解释东部问题的任何因素(制度\腐败\国企\文化\气候……),如何解释一个现象:东北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是人口流入地,而在那之后成为人口流出地?你说的那...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25日 23:09

“大城市病”症结在供给侧 而非人多

在近日举办的主题为“大都市圈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博智宏观论坛第十九次月度例会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表示,中国急需在核心大城市制定蔓延半径在50公里左右的都市圈发展战略,以大体量和快速度的轨道交通形成城市网络。陆铭中国的“大城市病”病因在供给侧,而非人多的问题。   陆铭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趋势性增速下滑系源于地区间和城市间的资源错配,即“人往高处走”和“资源往低处去”。   所谓“人往高处走”...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25日 22:54

以超大城市为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

以超大城市为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

    在近期召开的第十九期博智宏观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受邀主讲。陆铭认为中国急需转向以超大城市为代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围绕三个核心观点来进行分析:第一个观点是经济的趋势性下滑源于地区间和城市间的资源错配。第二是大城市没有“太大”的问题。如今普遍的认知是我们的大城市太大,从而限制整个大城市和都市圈发展。第三,城市病的病因其实出在供给侧,不是人多的问题。

  人往高处走、资源往低处...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25日 17:37

在人口流出的中西部建新城或是未来发展的包袱

【编者按】   中国的新城建设现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建了一个数据库,以他们的数据作为样本,保守估计中国新城建好以后能容纳六亿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   8月12日,在第五届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上,陆铭就中国新城建设问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对比东部和中西部的三个指标:新城数量、规划面积、规划人口。在2009年以后,任何一个指标中西部的数据都高于东部,新建...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9日 15:20

中国大城市不缺大学生,缺的是低技能劳动者

中国大城市不缺大学生,缺的是低技能劳动者 全世界范围之内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大城市越来越大,而且人仍然在不断地在向大城市集中。   如果今天大城市的现状都不符合大家对“理想城市”的定义的话(比如不要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绿化的面积大一点,房子大一点,生活成本低一点等等),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还是往大城市去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我定义为“城市的新生”。   上海对标“移民的城市”纽约、伦敦 有对比,才...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5日 09:38

大城市的供给侧改革

大城市的供给侧改革

一、大城市规模并非“太大”

()理论模型拟合结果证明中国大城市不存在规模太大问题

现阶段,中国大城市不存在规模太大的问题。ZIPF法则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城市人口与其城市大小排名之间存在简单的相关关系。一个国家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为第二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两倍,是第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三倍,以此类推,为第n大城市人口数量的n倍,即城市人口对数值与其秩排名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如图1所示)。一个国家的人...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4日 17:02

大城市管理的供给侧改革

“CMRC中国经济观察”第50次季度报告会于2017年7月30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万众楼二楼举行。下文摘自陆铭教授的演讲内容。   在本次报告会上,陆铭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中国大城市发展的思考与研究心得。陆铭教授首先提出:中国的大城市有没有“太大”,关键是参照系问题。其次,大城市并非不需要低技能人群,低端劳动力供给短缺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而城市的公共服务应覆盖低收入者,从而提高城市的吸引力。最后,陆...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4日 13:58

迟来的春天 | 市场一体化任重道远

迟来的春天 | 市场一体化任重道远 (摄影:陆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很多维度上,我国的市场经济离市场经济的标准体制还很远。   如何坚持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是什么?市场经济包含三大特征。第一,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第二,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跨地区自由流动;第三,私有产权得到保护,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 2.然而在现实中,商品和生产要素...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27日 14:54

中国真的存在“雁行模式”吗?

中国真的存在“雁行模式”吗? (摄影:陆铭)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根据日本国内产业发展的经验提炼出了雁行模式,受时代限制,他并没有跳出日本讨论东亚国家之间的雁形模式。后一项工作主要是大来佐五郎(Okita,1985)、小岛清(Kojima,2000)完成的。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卓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把中国地区间的产业转移称作“雁行模式”。   中国真的存在“雁行模式”吗?   什么是“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描述发达国家...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26日 21:59

一座城市的成本,到底该怎么算?| 理想城市

一座城市的成本,到底该怎么算?| 理想城市 我们将发布 3 篇文章,探讨在“理想城市”这个愿景之下,该如何面对城市的种种问题,如何思考。   世纪文景(简称“文景”)是一家出版公司。过去几年里,他们出版了像《大国大城》、《斯通纳》、《市场的逻辑》、《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心术》等图书。他们发现这些书其实暗含着同一个主题:城市。   于是,在今年北京举办的“艺文季”论坛中,文景就将论坛主题确定为“城市”。“城市在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及...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19日 18:53

开发区建不好 只会浪费土地

澎湃新闻:近日,华北某省发布了《关于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通知》,将按照“一市一国家级”在各设区市布局国家级开发区,全省共布局10个国家级开发区,用地规模1600平方公里左右。您认为这种大规模建设开发区的模式能促进地方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吗?   陆铭:坦率说,我今天看到这个新闻以后非常焦急和忧虑。因为该省出台的这个开发区建设计划和方案,是在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通...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10日 17:36

北京向何处去?

历史旧账未销,暂时只好疏解人口   Q1 目前来看北京的人口集聚效应依然很强,北京却提出了人口红线的概念,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陆铭:很少有国家直接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人口,最多是通过新城新区建设做产业疏散,但实践效果也并不好。比如伦敦和东京都曾建设新城疏散人口,但是新城集聚的人口远远低于原来的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背后原因还是经济发展背后强大的集聚力量,现在伦敦和东京都在出现人口重新回到市中心的趋势...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10日 09:35

中国急需转向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趋势性的下滑,根本原因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持续下滑。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行政力量配置的资源被导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人口流出地,而由经济集聚效应驱动的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却遇到公共服务、住房和基础设施的短缺,从而出现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困境。   为了迎接未来全球都市圈引领的竞争,也为了缓解中国经济的趋势性下滑,未来中国应实施以超大城市为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一方面,让市场成为配置...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30日 17:20

发挥首位城市作用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首位城市作用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成都日报:您在《大国大城》一书中,明确提出大城市是中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大国需要大城的根本原因及大城对于大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大城市特别是成都这样的西部特大城市的经济合理性基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陆铭:从国际视角来看,大城市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体现了规模经济的三个优势:第一,分摊效应。如在固定资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方面,大城市都可以通过人口规模的扩...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19日 14:41

大城市不需要低技能劳动者?非也

在6月13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中国蓝筹地产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发表了演讲,以下为访谈实录:   经济观察报:你对于今年密集出台的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是什么看法?   陆铭:我的观点非常清楚,市场经济应该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   不是说政府不要管制,你要真是认为有投资性、投机性需求的话,现在很多的做法已经是在抑制这些需求了。政府可以收税,边际增加税收,但不要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