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8年07月18日 11:27

制度与城市:土地产权保护传统有利于新城建设效率的证据

内容提要: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产权保护传统对地方政府的新城建设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一套自己手工收集的城市层面的新城建设面板数据,并且与城市层面的土地产权保护传统变量进行匹配,研究发现,土地产权保护传统好的城市,新城规划面积更小、密度更高、离主城区更近。特别是,在2009年之后,当建设新城被普遍用来作为遏制经济下滑态势的手段时,在土地产权保护传统良好的城市,其新城规划更有效率。本文的研究结...
阅读全文>>
2018年07月13日 14:56

“城市抢人”真的有用吗?

“城市抢人”真的有用吗? 文 | 夏怡然 陆铭  近半年来,“抢人”成了一个城市热门话题。 某些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推出花样翻新的针对高学历人才的优惠政策,甚至动不动就搞出一个“落户政策太给力,人才涌入导致户籍系统宕机”这样的大新闻。大家看的异常兴奋,感觉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竟然如此抢手,似乎未来前途无量。但作为城市研究者,我们还是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   “城市抢人”,真的有用吗?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人才...
阅读全文>>
2018年07月02日 17:31

我们的故事从没钱开始

我们的故事从没钱开始

(配图:陆铭)

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是用来指明发展方向。

最近这些年,收入差距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出有所缩小的趋势。

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的拐点,几乎同时出现。这恐怕不是巧合。而是因为,中国经济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同时投资占比有所下降。接下来,如果经济增长下滑,再用刺激投资的方式去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就可能导致收入差距重新上升。

 

另一个问题,有关收入差距的讨...

阅读全文>>
2018年06月26日 17:19

给青年学生和学者的隔空喊话

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必须经过改造。

中国不是标准市场经济,而是存在大量的管制、扭曲和资源误配。不理解这一点,将对中国经济的现实产生重大的误判。

一般认为,房价收入比是度量泡沫的指标。而中国房价收入比比较高的城市,是在人口流入的同时,土地和住房供应受到管制的城市。

在城市最优规模理论里,如果人口过多,可能会导致城市规模不经济。而在中国,特大城市的所谓规模不经济,是由规划落后、基础设施供应...

阅读全文>>
2018年06月21日 18:29

只有市场化,才能兼顾效率与公正

中国经济的成就是市场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成果,而本质上是市场化。

当前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收入差距、环境污染等等,不是市场化的必然,而是市场化不完善的结果。

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些领域出现动用行政力量来干预市场,导致更多的寻租和腐败行为,比如说在房地产市场上,直接管制价格的结果。

中国改革的起点,是充满管制、扭曲和资源误配置的计划经济,只有更好的进行市场化改革,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并且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制度基础。

阅读全文>>
2018年05月29日 17:34

不同收入阶层的混居

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在城市里居住在一起,是因为他们之间是互补的。高收入者对低收入者提供的生活服务有需求。对低收入者来说是工作岗位,对高收入者来说,由于有了便利的生活服务,可以解放自己的时间,从事更多的生产活动,或者进行其他消费。   正因为这样的道理,在世界上的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居住在一起的现象。所谓高档社区的附近,就有一些房价相对来说比较低的低收入者聚居区。   在中国,这种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公租房,往往选址在远离中心城区的地方。在中国城市服务业比重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样的廉租房和公租房的空间布局,不是造成低收入者长途通勤,就是造成他们宁愿不工作,也不愿意支付通勤的成本。香港的天水围离开市中心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成为低收入者聚居区,和失业率比较高的地方。这是值得中国政府借鉴的案例。
阅读全文>>
2018年05月21日 15:29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与《经济研究》共同度过的20年

倏忽间,人已中年。想想70一代本土学人的成长,总体上伴随着中国研究的进展。这几乎是必然的,正如我所说过的,学术在本质上也是贸易,同样适用于比较优势的原则。而在现阶段,在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的同时,中国研究恐怕仍然是大多数中国学者的比较优势。这样说,证明我胸无大志。   比较优势不是政府干预出来的,而是被我自己发现的。1998年的时候,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国有企业改革,那时我还是一个硕士生,刚刚开始写...
阅读全文>>
2018年05月14日 15:59

振兴乡村的根本在城市化

提高农民收入和我国粮食竞争力的最根本途径,在于持续推进城市化,逐步取消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的怪象,粮食产量虽然从2003年至今平均每年增产318 亿斤,但2017年的粮食进口却达到了1.3 亿吨以上,其中大豆进口就占到约四分之三。另一方面,农业对于我国GDP的贡献已不足10%,但农业从业人数占比却远不止10%(2017年城镇化率为58.52%)。   为了稳定农民收入...
阅读全文>>
2018年05月03日 17:24

中国经济的欧元区化

Eurozonization of the ChineseEconomy:

How Do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Affect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出版源:

Lu, Ming, and Huiyong Zhong, 2018, “Eurozoniz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How Do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Affect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Asian Economic Papers, vol. 17 (1), 1-18.

 

 

 

Ming Lu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

阅读全文>>
2018年04月28日 16:01

【大国大城】教育、城市和大国发展

【大国大城】教育、城市和大国发展 2018年4月9日,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CEEE)社会科学实证讲坛第七期邀请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陆铭教授前来分享其关于“教育、城市和大国发展”的学术观点。 报告内容 自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出现趋势性下滑。这一下滑有两个常见的解释:一、人口老龄化;二、高国民储蓄率背后,投资依赖型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对此,有一些相应的策略。比如:延迟退休和保持一定的出生率来促使劳动力数量增长、优化投资结构获取更高的回报、...
阅读全文>>
2018年04月28日 09:33

大城市或比小城镇更利于环保

大城市或比小城镇更利于环保 文 | 陆铭 郑怡林   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对于大城市的厌恶,在中国更是如此。然而,形成悖论的是,尽管很多人声称不喜欢大城市,但从数据上来看,人们却仍然在向大城市迁移。更为有趣的是,很多声称自己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恰恰居住和工作在大城市,并未见他们离开。   人们总是举出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主张限制城市人口规模。特别是,对于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主张控制人口,意味着别人离开和自己留下。而在各种主张控制城...
阅读全文>>
2018年04月19日 23:24

中美摩擦的国内根源

在中美经贸关系当中,有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个是中美贸易的失衡,另一个是中国经济国内的失衡。

中国国内存在政策扭曲。劳动力仍未能自由流动,抬高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人口流入地区收紧土地供应,导致房价上升,又进一步拉动劳动成本。而在资本生产要素这一市场上,长期以来存在利率管制和对于各种投资的补贴。这样就使得中国相对来说显得资本便宜,劳动比较贵,从而加快了资本深化进程。使得中国经济比相近发...

阅读全文>>
2018年04月07日 23:59

执政稳定、制度约束与经济增长

摘要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威权体制下政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当执政党能够规范化威权体制的政策制定过程,并使经济政策具备可预测性和持续性,我们就称威权体制具有“执政稳定性”。执政稳定性减少了经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利于经济增长,但这种积极作用必须以权力受到约束为前提条件。通过计算执政党的平均执政时间,我们构建了“执政稳定性”指数,发现执政稳定与长期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26日 21:43

空间的力量——跨省域补充耕地

空间的力量——跨省域补充耕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18〕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8年3月10日...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24日 17:28

月入七万码农的福,社会的罪

月入七万码农的福,社会的罪

(一)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继续落实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在城市举家落户,鼓励对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及技术工人实行零门槛落户。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其中Ⅱ型大城市不得实行...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22日 14:38

结构性的扭曲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滑

我想讲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形势,万老师讲的争议点所在是,到底需求还是供给方能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我个人认为,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因素都有,但是对于供给方因素的分析强调不够。所以,第一个观点,作为对万老师报告的补充,我想讲供给方的因素。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据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是不是顺周期的。通常,企业层面来讲,经济增长快的时候,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的速度可能慢于产出的增长速度,...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11日 10:13

陆铭:中国的大城市还不够“大”

陆铭:中国的大城市还不够“大”   北京和上海其实不是城市,是个都市圈   《南风窗》:当政府因为“大城市病”等原因试图控制大城市的扩张的时候,你却鲜明提出我们现在的大城市还不够大。   按照你的观点,大城市人口承载力还可以增长就需要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是不是说,比如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事实上仍然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来继续增加人口流入?   陆铭:根据齐夫法则(Zipf ’s Law),一国最大城市的人口,是第二大城市人口的两倍,...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02日 23:26

大城市更不环保吗?基于规模效应与同群效应的分析

资料来源:郑怡林、陆铭,2018,《大城市更不环保吗?基于规模效应和同群效应的分析》,《复旦学报》,第1期,133-143页。

郑怡林,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
陆 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意:此处仅给出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详细内容请参阅原文。

【摘 要】城市人口增长将伴随着更严重的污染是有关城市发展的成见。本文从宏观的规模效应和微观的同群效应两个维度...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27日 09:31

中国不需要那么多一线城市

中国不需要那么多一线城市 受访者 /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采访 / 潘鑫磊   局部最优和把蛋糕做大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先综合评价一下这轮以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所谓“新一线城市”推动的人才争夺?   陆铭:按照中国惯例,先从好的方面讲起。大家觉得前一阶段靠投资和负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了,都想通过人力资本来给经济找到下一波增长动力,从这个角度看,我...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17日 15:31

【有光生活】过年了,唱歌玩

【有光生活】过年了,唱歌玩

大年初一,不工作,看看书,唱歌玩

 

编辑说,发布了吧

啊,这个……

过年嘛

喔,那我重新录吧,再好一点

 

编辑又说,要不要写点文字

喔,我想想(编辑不知道我强迫症吗?)

然后,我开始单曲循环自己的歌

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如果有点美好的可能,我们就创造吧

如果创造不了,那就分享吧

如果你觉得木有美好

好比在山的背阴面

那你就加油翻过山去

一大群人在山那边的阳光里

等着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