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6年11月23日 07:55

我脑袋里也有一些怪东西 ——自媒体“铭心而论”卷首

可通过查找公众号“铭心而论”关注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21日 20:13

移民的健康:中国的成就还是遗憾?

 

曾经我还不知,与我相似的人有千千万万

我们沿着铁轨奔跑

进入一个个名叫城市的地方

出卖青春,出卖劳动力

卖来卖去,最后发现身上仅剩一声咳嗽

一根没人要的骨头

——许立志《失眠》

 

许立志这个名字很普通,他注定会被忘记,而他也注定会被一些人发现,这其中包括我。

许立志是一位农民工,一位富士康的员工。他写诗,可惜的是,一位有才华的年轻诗人,被冠以“打工诗人”的时候,却在这个时代找不到出路...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19日 22:33

三谈中国经济不能以周期为托辞

    前面我连续发表了两篇“中国经济不能以周期为托辞”,发表之后,很多朋友很赞同,但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在此,我再以一篇文章的形式来给予解答和回应。这也是这一组有关中国经济的文章的最后一篇,是否真知灼见交给公众去检验。    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本身就由改革决定   在中国,潜在增长和经济周期这样的概念,都不能简单套用。现在我们的社会科学体系(特别是经济学),很多的概念都是来自于“传统理论”,而那些...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14日 15:08

大城市的出路在哪儿?

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我们却几乎可以确定,“房价”一定是2016年的中国关键词之一。从2015年末开始,“去库存”的口号就铺天盖地叫起来。进入2016年,从北上深的一线大城市开始,以胡焕庸线以东的城市为主导,一场热闹的房价盛宴次第展开。到了最后一个季度,在各种“泡沫”的警告声中,大城市的市场开始稳中有升,而那些尚未分享到这场盛宴的小城,去库存还没有开始,便走向了结束。   房价飞涨的背后,就在2015年,上海实现了进...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13日 20:44

中国的大都市圈向何处去?

今年以来,国家先是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不久之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又对社会各界公示了。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各级政府对于城市群和超大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视,但也同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笔者认为,有必要再对相关规划中的一些问题作些深入讨论。   一、超大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   对于备受关注的城市发展规划,应放在全球和全国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并充分科学地把握超大城市和都市圈的...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04日 23:15

恰恰因为中国人多 大城市才能解决大国的问题

如今的中国,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口大量涌入,房价越来越高,雾霾、拥堵等环境和交通问题也很严重;对比之下,中西部地区乡村凋敝,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等相关社会事件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是人口流入大城市造成的吗?是否以行政手段限制人口流动,来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并推进小城镇建设,让农民就地进城,以上问题就能解决?清除群租房,拆掉违章建筑是不是能消除外地人增多的隐患?本地人对外地人...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04日 23:09

再谈中国经济不能以周期为托辞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说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不能以经济周期作为托辞。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很多讨论,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其中的几个问题,再做一些阐述。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不符合周期理论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2003年-2008期间越来越快,之后,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滑。从表面上看,这是非常典型的经济周期的现象。但是,这只能说是表面的。

我需要强调一下,我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不能以经济周期为托辞,并不...

阅读全文>>
2016年10月20日 19:34

中国经济不能以周期为托辞

中国经济今天的问题,绝不是一个“经济周期”的托辞可以掩盖。当然,我不否认,自从2008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出现衰退,这对中国有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经济增长下滑有输入性的衰退周期特征。但是,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转来看,今天的经济增长低迷,却远不只是这点周期的问题。   中国存在严重的供给与需求错配   在经济理论当中,周期主要就有两种,分别是从需求方和供给方入手的。凯恩斯主义从需求方来看经济周...
阅读全文>>
2016年10月02日 21:27

京沪其实还不够大

从地铁10号线国权路站出来,有条通往复旦的小马路。两旁法国梧桐延伸交织,沿街飘着麻辣香锅和肉夹馍香味,还有“小苏北”水果店、照相馆、手机贴膜小店,大中学生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再往前走,一片老式居民小区门前,“无群租房小区”几个字分外显眼。

这条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经常走过的小马路上发生的细小插曲,也是当下中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复杂而矛盾心理的折射,既享受外来人口带来的城市生活和服务的便利,又试...

阅读全文>>
2016年09月19日 19:23

李辉文: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文 | 李辉文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当大书法家邓石如说出这一书法要诀时,他不会想到这个疏密得当、虚实相生的道理,竟然暗合于两个世纪之后新地理经济学或空间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和书法艺术排斥状如算子、均匀呆板的结构一样,经济活动也天然地排斥空间分布上的对称性。

最近三十余年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深刻地说明,由于一系列深层次机制的作用,人类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其实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而集聚...

阅读全文>>
2016年09月19日 18:53

徐瑾:经济聚集效应揭示了中国大城市的未来

 文 | 徐瑾

在大城市严格控制人口的今天,如何思考中国城市化未来?中国城市化的逻辑,其实不仅在于经济,更在于整个社会业态剧变。那么,中国城市化方向应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过去中国城市化的路径之一是城镇化,这其实是一种摇摆在小农经济与都市经济之间的选择。不少学者也批判大城市公共管理问题,甚至总结为“大国之城,大城之伤”。事实如何?中国城市化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不到20%推进到现在已接近了60%,其中涌现多个超...

阅读全文>>
2016年09月14日 22:59

城市更大 才能解决农村问题

为什么年轻人会想要“逃离北上广”,但为什么他们又逃不了了?大型城市在中国发展到今天,其形象已经随着种种弊病的出现而变得格外复杂。它不仅是一个生活和公共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种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难以与其分割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困扰于城市带来的拥堵、污染、噪音、压力、高房价……于是,希望回到故乡或者二三线城市去寻找一种更加前现代的生活。

但是,广大的二三线城市以及乡村在现实中似乎又呈现出一...

阅读全文>>
2016年09月05日 19:20

中国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增长之道(2)

《赫桥智库.深度访谈(下)》

 

赫桥智库:陆教授如何评价当前全球范围内主要经济体在低利率的情况之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

陆铭教授:我想对这个问题回答应该这么说,如果简单把货币政策理解为是一个总量政策的话,中国还是有空间的。基本的经济学道理告诉你如果经济增长下滑的话,你可以通过降利率的方式,降存款准备金(包括定向的降存款准备金)、降再贴现的贴现率,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动用的货币政策。从这个角度来...

阅读全文>>
2016年09月05日 19:15

中国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增长之道(1)

主持人:杨志江  招商期货上海营业部总经理

访谈嘉宾: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嘉宾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日本一桥大学等多所高校;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参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学...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31日 00:05

中国城市发展的困境在哪里?

把对中国城市化和国家发展问题的思考集结成新书《大国大城》,从老百姓关心的房价谈到全国城市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深入剖析了城市发展困境,“只有在空间聚集中区域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平衡”。提两个概念。一个是“空间政治经济学”(Spatial Political Economics),讨论政治的过程如何影响到区域的资源配置,例如政府官员如何通过某个经济学机制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个是“区域-城市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谈具体的特大城市...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29日 22:56

城市规模决定于城市规划

我的个人有声电台开播了。第一期,讲的是 城市规模决定于城市规划。    另外,我的新书《大国大城》也出版了,这是一本讲述城市发展与国家战略的科普读物。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27日 11:13

中国经济已到呼吁公共利益的时刻

“逃离北上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事实而进入公众视线,它也同时成为一种大城市人沉重生活负担的同义词。人们要逃离的其实并非某个具体的束缚,而是北上广这三个超大城市代表的不言而喻的大都会生活方式。

当我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白天共同呼吸着陌生而熟悉的尾气,穿梭在堵得水泄不通的马路上时,我们很难分辨,大城市究竟让我们自由,还是使我们陷入了更大的不自由中,这样的城市,真的和我们想象的美好生活有交集吗?我们不禁...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08日 14:57

知识分子的样子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以下简称“CEN”):杨绛先生的去世引发了学界和社会舆论关于“知识分子责任”的争论,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陆铭:总的来讲,我觉得一个学者做什么样的事情,或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实是他自己的一个选择。因为,学者是一个职业,它的第一任务是“求真”,这是第一重要的。但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偏好,我觉得应该有一些学者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去。

我必须强调,这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从目前...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02日 22:39

去杠杆关键是财政和金融分家

中国金融市场的核心问题是,金融承担了一部分财政融资的功能。影子银行出现了低回报、高利率和刚性兑付三者并存的最差组合。金融有两个本质:第一,在时间维度上,将未来的投资回报贴现到当前,让投资在当期得以实现;第二,在资金的供求各方之间,将当前的资金配置到未来能够获得更高投资回报的地方,融资方通过竞争,使得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反映出未来的投资回报率。

财政的本质不一样。财政是政府花钱做事,这些事本质上不...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18日 09:49

缓解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必须增加土地供应

缓解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必须增加土地供应

讨论房价问题,有三个关键词:土地供应、房价和中国经济竞争力。当前中国房价的关键问题就是城市化的问题,现在中国出现人的城市化、人的配制和土地城市化、地的配制之间严重脱节。从总量来讲,中国地的城市化远远超过了人的城市化速度。但是如果你分区域看,人往高处走,往东部走、往大城市走,但是地是往低处走的,往中西部走、往中小城市走。

  很多人觉得上海应该限制人口,因为我们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经济人口过度集中在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