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未来,你好,
你会是一只怪兽吗?
英国学者彼得•沃森在他的《20世纪思想史》序言里写道,"只有当中国能……在统辖人生重要的问题方面——比如今天我们该如何一同生活在这个人与人截然不同的世界?——换言之,在法律、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以及人文学科领域提出举足轻重的新思想,我们才能说这个国家在现代世界中成为一个真正重要的角色。"看到这句话,我顿时成了柠檬精。
我对于大分流这样的看似经典的历史问题一直觉得被搞复杂了。简单的来说,所谓的大分流,无非是因为中国走上了一条封闭的道路。唐宋这一段的繁荣以及最近40年的复兴,其实都源于开放。现在,经济上是进步了,但在国人的情感上,似乎还没有做好融入全球的准备,稍有波折,就觉得全世界与我为敌,就想分道扬镳。
我特别能理解这个现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都被身份和文化所界定的社会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被别人告知,我们是不一样的。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2019年的秋天,我带着一些学生出访英国。牛津的教授一上来就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中国人和英国人差别大不大?半分钟后公布的结果,我想,不管是牛津教授还是我自己都猜到了。我估计大家也都猜到了,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就是这样想的,我们跟别人不一样。
后来,在整个课程结束的晚宴上,我作为带队的老师,需要说两句。晚宴所在的地方是牛津最古老和漂亮的餐厅之一。我不擅长记那些地名和典故,我只知道在中国基本上不太可能在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餐厅里吃饭。这是我不得不承认的不同。不过我在致辞的时候还是说了一句我内心深处的话:如果我能够有一个机会来回答有关中国人和英国人有什么差别的问题,我会首先说,我们在绝大多数方面是一样的。我们都爱美食,漂亮男生漂亮女生都讨人喜欢,这些有什么不一样呢?人性和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向往,能有什么不一样呢?
也许我的答案莫名其妙。这些一样的东西,在跨文化的交流里,是不是不需要说?我的看法倒恰恰相反。没人觉得网红故宫是一样的,也没人会觉得李子柒是一样的,不一样是反而不需要说的,也没人指望我们跟别人是一样的。我倒是觉得,现在需要更多强调人类都是一样的。多从普遍的人性出发来看待我们和世界的关系,这是很多问题的出发点。当普遍性变成一件需要强调的事情,甚至有一点点引人恐慌,这反而让人觉得怪兽降临了。
所以我们不该看到,一个国家一定要去强调自己的不同。德国不会去强调它的不同,尽管曾经的世界大战罪恶深重。巴西不会去强调它的不同,他们反而是把贫民窟文化在奥运会上作为多样性来展示。日本不会说自己不同,旅居英国的黑石一雄拿到诺贝尔奖,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日本元素,坂本龙一带有东方情感的配乐,早就是世界级电影大师作品的一部分。更不要说印度,尽管落后和殖民史从来都不曾离开过印度的记忆,尽管咖喱味的英语经常需要翻译才听得懂,但印度裔的科学家和管理者早已经在硅谷成为领导者。
上帝在世界各个地方长得不一样,因为每个地方的人都把上帝画得像本地人,但他仍然是上帝。在东方,佛教源自印度,传入中国,又去了日本。但是在每一个文化里,佛祖形象也是有差别的。甚至每一个时代,佛祖的长相都在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在崇拜一个神的时候,总是希望他长得像自己的族类,只有妖魔鬼怪才会被画得和自己不一样。不管怎么样,如果有一个超能力的存在,不管他叫外星人,还是上帝,或者叫超级大国,如果和大家不一样,那么地球人肯定会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成了无数科幻片的主题,也成了地球人捍卫地球,抵御外来文明的故事起点。
去世不久的英国科学家霍金提醒人类,不要主动去接触外星人。前段时间,有位研究地外文明的科学家跟我们说,人类不应该担心跟外星人接触,因为,如果那个文明能够到达地球,一定是超过地球文明的,如果他们是想给自己寻找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没有理由要伤害地球上的弱势文明。我猜,地球人对此肯定不放心,还是怕怪兽般的外星人灭了自己。
科学家也告诉我们,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就会有确切的答案。怕,是没有用的,如果二三十年以后地外文明真的来了,你打也肯定打不过。躲肯定是更躲不过去,地球不可能晚上不开灯,更不可能不发出任何一个手机信号。如果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即使按照霍金的提醒,人类不去接触它,它仍然是存在的。所以,给予人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2049,如果外星人来了,有能力领导地球来发起抵抗的,恐怕还是中国和美国。如果全球都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走大同小异的道路,那还行,星际大战打不起来最好,大家好团结一致应对气候变化。就怕到时候地球人还各自与众不同,要是真打起来,先要讨论一下谁领导谁的问题。祝福地球吧。
2049还很遥远。那时,90后就60岁了,00后也50岁了。我不继续往下想了。我们是不是永远不一样,这个问题,交给年轻人回答。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基本上是确定的,那就是,将心比心,有能力到达地球的那个地外文明,如果要把他们奇怪的思想放进一个芯片,植入我的大脑,那我肯定不干。
人的生命不是永恒的,但普遍的人性是永恒的,包括永恒的缺陷。承认了这一点,才能回答那些统辖人生重要的问题——比如今天我们该如何一同生活在这个人与人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彼得•沃森看来,20世纪的思想史就是叶芝的诗,叫A Terrible Beauty。未来恐怕也是一样,令人震颤,好在她是个美人,而不是一只怪兽,那就拥抱吧。
2020年1月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