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摄影:陆铭)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根据日本国内产业发展的经验提炼出了雁行模式,受时代限制,他并没有跳出日本讨论东亚国家之间的雁形模式。后一项工作主要是大来佐五郎(Okita,1985)、小岛清(Kojima,2000)完成的。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卓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把中国地区间的产业转移称作“雁行模式”。
 
中国真的存在“雁行模式”吗?
 
什么是“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描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尤其适用于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首先,日本进行了工业化,然后产业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两个地方的产业后来又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这种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过程中所形成的发展模式,叫“雁行模式”,有点像齐飞的雁群,一个头雁,后面跟随一些大雁。
 
“雁行模式”适用于中国吗?
 
雁行模式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一个通常的假设:劳动力保持稳定、不能自由流动。由此才会出现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这么一种现象,原因可想而知,跨国公司、投资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就会把产业和投资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欠发达国家。而中国内部,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内部,是不应该出现劳动力不能自由移动的假设的。所以不仅雁行模式不适用于中国,更不适用于任何一个单一的国家。
 
为什么经济学家会将中国发展模式误认为是“雁行模式”?
 
国内经济学界普遍存在以现象谈现象的问题。诚然,回顾中国在过去十年的发展,第一波经济发展由沿海开始,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了以后,产业转移,企业搬迁至内地,所以最近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这看似符合“雁行模式”,但是没有想到“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这个大前提放在中国这个单一国家内是有问题的,是中国目前的弊病。中国内部的产业转移是一种扭曲,而非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所谓的“雁行模式”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
 
“雁行模式”的一个现象就是原先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呈现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且这个增长是由产业转移所引发的。而反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发展,是大量对于基础设施、工业园区、新城的投资带来的。然而这些地区没有大港口、远离铁路枢纽和省会城市,投资回报率极低,并且地区负债水平极高(贵州的债务—GDP比率超过90%)。所以中国所谓的“雁行模式”,实际上正是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话题:



0

推荐

陆铭

陆铭

26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和日本一桥大学。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