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澄清一下关于文科生的偏见
陆铭 | 2021年04月15日
“对同样的激励机制,不同的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研究当中,我们发现的恰恰相反,是学文科背景的领导人更加注重民生方面的支出。”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个事儿,跟最近有一篇文章在网上传播得非常广有关,这篇文章对于文科生可以说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它讲了一个事,就是说在中国希望能够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比重,因为文章中提到,在东南亚国家,由于
陆铭:中国的高房价是泡沫,还是市场供需关系的错配?
陆铭 | 2020年08月13日
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全国300个大中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5150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6.5%,300个大中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13.6%。 其中长三角城市的涨势尤其亮眼,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不景气的情况下,南京、宁波、杭州、南通、扬州等长三角城市的房价逆势上涨。 精彩内容 房价涨幅较大,是货币贬值、经济被压抑太久造成的报复性反弹,还是泡沫经济?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不景气,长三角的房价却在上
【市场文明】乡土中国的现代化 ——乡村基层治理中的政府和社会
陆铭 | 2020年08月02日
山西废弃宅基地复垦现场 发表· 信息 王丹利、陆铭,2020,《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乡村基层治理中的政府和社会》,《学术月刊》,第7期,48-56页。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应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资源配置机制的互补。我们的研究发现,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在当前乡村社会仍然在发挥作用,随着市场化和城
【大国大城】住建部与上海开题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治理 陆铭: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端
我觉得部市合作更多是一种指导意义,从政策出台的角度讲,有些情况并不是中央层面没有政策,而是地方的自主权如何用——政策如何实施贯彻,如何落地。” ——陆铭 山西的土豆花田 7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中国典范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城市治理体系、住房制度、城市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14项具体工作,通过部市合作,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
【市场文明】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
陆铭 | 2020年07月10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京师文化研究 ,作者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与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随着一场新冠疫情对于中国和全球形成巨大冲击,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也渐浮现出来。 在展开具体问题的讨论之前,我想先寻求两点共识。第一,对于未来问题的讨论,我们要面临的是几十年之后的世界,2035年是90后奔五的年代。今天我们讨论任何问题,要理解90后,00后,他们在想什么。第二,关于未来
陆铭:疫情之下,更要加快让农民工“市民化”
陆铭 | 2020年07月08日
农民工产生失业等问题,应该通过在城市建立更加完善的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要让农民工“市民化”。 这次疫情主要冲击了中国的服务业和出口行业,对于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冲击非常大。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疫情下的农民工就业状况与促进”论坛中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受到冲击,从而产生失业等问题,应该通过在城市建立更加完善的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要让农民工
大城市加剧疫情传播?推演人口平均密度与疫情的关系
陆铭 | 2020年07月02日
凤凰网财经讯 6月28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之2020青年论坛第三场于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城镇化的未来之路: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消费,集聚与平衡”。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论坛上讨论了城市密度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他表示,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大家会消费更多的服务;当消费更多服务时,大家会更加介意消费的质量和多样性。 为解决消费多样性和高质量服务的问题,陆铭认为需要通过
陆铭: 中国的高房价不是因为泡沫过大
陆铭 | 2020年07月01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腾讯财经 ,作者郭昕妤 交大教授陆铭认为,中国高房价的症结在于供需关系的空间错配:在人口流入的一线城市,土地供给是收紧的;在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土地供给反而放松。他还认为,根据户籍和婚姻状况来限制购房需求,是一种歧视性的政策,应该改革。 本篇为腾讯财经2020下半年展望之楼市篇。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后疫情时代恢复最快的行业之一。1-5月地产投资累计增幅接近回正,显
【市场文明】农民工带宅基地指标进城可给予优先落户
陆铭 | 2020年06月18日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陆铭 “长期以来教育水平在积分落户条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权重,积分落户的通道基本上是对农民工群体关闭的。” “在特大、超大城市既有规划不调整的前提下,房价居高不下、土地资源紧张,如果仅仅是产业和居住用地要占基本农田是否可以?” “仅允许宅基地在村民之间进行流转,事实上没有实际意义,也不能使宅基地所对应的土地使用权真正成为有市场价值的资产。” 城乡
再来说说孩子|一亿儿童的教育迫在眉睫
陆铭 | 2020年06月01日
本文原发于2017年6月3日 当前中国有大约一亿的儿童需要得到更好的教育。 图/视觉中国 文|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展开正文之前,我先给读者三道选择题,看看大家如何回答。大家都知道,中国当前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我的选择题是: 第一,如果突然天降一亿的儿童给中国的未来,大家要不要? 第二,这一亿的儿童是给他们比较好的教育,还是比较
【大国大城】在谈论流动儿童教育前,必须先消除这些误解
在谈论流动儿童教育前,必须先消除这些误解 陆 铭 (此文略经修改,载于《风中的蒲公英:中国流动儿童生存报告》,陆建非、吴英燕(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年) 虽然在公众眼里我是一名经济学家,但在学者身份的同时,我首先是一位中国公民。而流动儿童问题应该引起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关注!且不说关注弱势群体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当中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这还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即使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流动儿童和留
【市场文明】中国经济:几个急需澄清的问题
陆铭 | 2020年05月27日
本文是作者在2020年5月24日“B站直播间”演讲的记录稿基础上修改的。 我今天讲这么几个问题: 1.我们到底如何解释中国的快速发展 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多解释,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应该也能够同时解释地区之间的增长差异。 2.制度和增长的关系 若干年来关于中国经济有一个看法,中国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特殊的制度安排,其中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地方之间进行相互的竞争,又被
【市场文明】发展经济学何去何从 ——基于中国经验的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
陆铭 | 2020年05月23日
摘要 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而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完成的。在这三“化”过程中,发展和转型的中国不能简单地用基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理论来刻画,而是需要将制度转型作为研究的背景。由于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不能自由流动,再加上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的本地经济增长和投资,因此,必须将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植入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理论中去,才能理解中国发展中的扭曲和错配。 陆铭,
【大国大城】按户籍人口配置教育资源是变相鼓励留守儿童
陆铭 | 2020年05月21日
目前大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人口流入速度。比如,按照以户籍人口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实际上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种变相的鼓励。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 特聘教授陆铭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文件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 户口通迁、居住证
【大国大城】借疫情批评大城市发展路径,有理吗?
陆铭 | 2020年05月20日
自疫情发生后,各地相继推出了延迟复工的政策,另外由于异地隔离等问题,居家办公、在线办公也成为普遍的方式。 那么,首先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大家真的不用去办公室了吗?我的朋友携程CEO梁建章梁总,也是一位经济学家,他用携程的样本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在线办公甚至有可能效率更高。我觉得这个结论可以再讨论,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只看到过这一项非常严肃的讨论在线办公效率的研究。 但这个结果似乎跟大家反映的在线办公效率更
【城市酷想家】客车串起的城市群
陆铭 | 2020年05月17日
城市是流动的,是变化的,是被一些规律支配的。大数据能够帮我们观察城市街区之细微,也能俯视城市体系之宏大。 为此,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城市酷想家”团队与澎湃研究所联合发起此专栏,旨在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研究。 我们的目标不是描述有关城市的现象,而是将大数据与一些分析方法相结合,总结出与城市发展有关的社会科学规律及政策含义,专栏投稿邮箱见文后评论 中国的城市已进入组团发展时代。城市群是最为主要
【市场文明】全球化退潮,外贸企业异常艰难要做好准备
陆铭 | 2020年05月14日
4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铭心而论”微信公众号联合举办的“新冠疫情之后,世界将如何变化?”讨论在线直播。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教授何帆,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参与讨论,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主持。 中美关系到了比较困难的境地,这对国际局势和中
【我思我在】过去20年,中国研究一直重学习轻创新
陆铭 | 2020年05月01日
4月1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铭心而论”微信公众号联合举办的“中国研究,怎么做?”圆桌讨论在线直播。 围绕“当前的中国研究是要追求普遍性和一般性吗?”“既有的社会科学理论运用在中国研究中有没有水土不服的问题?”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教授吴晓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三位学者展开讨论。 当前的中国研究是
【市场文明】深化生产要素市场改革的当务之急
陆铭 | 2020年04月30日
2020年4月22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线上专题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召开,主题为“应对疫情冲击与要素市场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出席会议并发言。 来源:打工网 深化生产要素市场改革 的当务之急 当前深化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已经是共识了。这里,我谈几点非常具体的“当务之急”。今天讲到生产要素市场,无非三个方面的问题:人、地、钱。 壹 先讲人。 关于户籍制度
【市场文明】有关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上)
陆铭 | 2020年04月27日
插图/王对对 后新冠预言 发于2020.4.27总第945期《中国新闻周刊》 新冠病毒大流行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即使有关疾病本身的基本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也无人能够准确回答。 尽管如此,疫情已经对我们带来了可以感知的影响,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到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新冠病毒不仅制造了无数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场景,而且几乎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一切。 就在这段文字在电脑屏幕上延续的时候,数字显示:全球
陆铭
264篇文章 1450天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和日本一桥大学。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