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按:本文系“经济 · 快来秀——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未来”主题活动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大家在下午在这里坐这么长时间,特别感谢何帆老师,何帆刚刚讲了开始加盟交大了,由于何帆老师加盟,我们成功把上海交通大学和快来秀合作的全国性的论坛变成了上海交大主导的论坛。我今天更加感谢施展,因为施展的到来,他仍然是全国性论坛。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全球化的话题,对于我们的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年龄阶层的人来讲,我们可能特别习惯于在过去的三十年的时间里,整个全球,包括中国的进步,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各个层面的进步。最近这些年,特别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这些年,似乎看到全球化的倒退,这样全球化的倒退背景是什么?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首先我讲的第一个意思,今天在欧洲、美国和中国,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跟我们过去的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有关,在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原理,国际贸易能够使得蛋糕做大,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是我们经济学里一个最弱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没有很好预测一个问题,当我们这个蛋糕做大以后,它怎么分配?
 
我想讲的是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面临这样分配的问题,如果把这个分配的问题理解清楚以后就能理解,今天为什么在全球各个地方似乎看到一些反全球化的声音和行动。
 
在美国,从占领华尔街开始,他们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美国人感觉到全球化似乎是好的,的确让美国的消费者享受来自于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制造的产品低廉的价格,但是从收入分配来讲,他们感觉全球化红利给1%的人得到了,因为资金在今天全球化时代是全球范围内可以自由的流动,而赚钱的资本家可以通过在碧水天堂开他们的公司,把利润转移到碧水天堂去。美国人99%的人觉得没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得到什么好处。相反,他们觉得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似乎让美国制造业向外转移,特别使得一些低技能劳动者,特别在美国溴代,制造业的工作几乎在失去。这样形成了特朗普政府上台非常重要的时代背景。一定意义上是全球化惹得祸。
 
欧洲,今天面临非常大的问题,老龄化,背后原因不解释了,富了以后,人活的时间长了,生育率下降,导致老龄化的问题。当老龄化出现的时候,很大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增长怎么持续,老年人怎么老有所养,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吸纳移民。移民带来很多问题,带落宗教的冲突、文化的冲突,而且同时在这些发达国家觉得,我们为什么要让来自于比较穷的国家来分享我们的社会福利,甚至他们觉得这些劳动力流动强占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在美国这样的国家通过贸易让他们感觉到全球生产链重组,让他们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在欧洲国家,移民是不是抢占了他们的工作岗位。所以产生了反移民上的政治上的倾向,包括最近英国的脱欧和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联系。在欧洲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接下来讲中国,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过程,施展老师讲了,何帆老师讲了,两位老师没有讲一个问题,他们没有讨论这场全球化,中国加入的过程,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接下来跟大家讲到,在这场加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借助于地理优势,实际上更多的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个时候转化成了我们在加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广大的中国中西部之间到底如何共享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成果问题。
 
我接下来讲的重点问题涉及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把中国国内的问题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就能看的更清楚,很多在纠结很多的问题,这样讨论能够找到迎刃而解的方案。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包括全球贸易流、生产链重组、资金流动、信息、人才的流动,全球贸易主导的全球化过程面临着技术上的特征,人类历史大概在中国的唐朝末年到宋朝的时候,开始出现技术上重大变化,通过水运来进行贸易的成本,开始降到陆上运输之下。这样以来,在今天全球化过程中只要是以国际贸易为主要推动的,经济的开放全球化的过程必须以海洋贸易主导,而且导致中国面向海洋的经济开放的过程。
 
给大家看一下这张地图(PPT),不就是中学地理里学的地图嘛。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但是我们人口也多,我们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到目前为止。如果大家看这个地图就知道,我们中国人知道有一条胡焕庸线,这条红线基本把中国分成两半,右边是绿色的,左边基本是黄色的。绿色的地方在中国国土面积一半不到,占有多少中国人口,中国94%的人口集中在这条线的右半边,如果把中国比较宜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跟人口一比,中国是人地关系特别紧张的国家。
与此同时,大家运用一下自己的地理知识,复习一下世界地理就知道,中国在全世界比较大的国家里,几乎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单面临海的国家,单面临海的国家,如果到淮河以北就知道,冬天要集中供暖的地方,因为天冷,中国北边的河流基本到冬天结冰,天津以北的海港也要结冰,整个东北地区河流结冰不用说了,能够起到航运功能的河流,大半年是结冰的,而且有一些中国东北河流的出海口不在中国境内。
 
今天给你们复习了地理的知识以后就要知道,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贸易,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建立在非常重要的核心的关键词上,比较优势。什么意思?大家把自己想象成带着中国进入到全球化浸沉当中的投资者,不管是外商只要是国内商人,只要想做这个东西卖到其他国家,你会把它布局在哪里?水运,包括海运成本最低,内河航运,以中国今天的讨论,真正能在国际贸易里参与到全球贸易或者供应链里的内河航运,在中国只有长江中下游。珠江几乎失去内河航运的功能,今天中国只有长江中下游才能走大轮船,尤其是南京以下的沿江港口。有了这样的地理知识你会把厂开在哪里,肯定接近长江入海口。
 
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下数据,中国有一本非常重要的杂志,在区域经济方面,经常发一些总结性的文章,我跟这个杂志的编辑很熟,有一次忍不住吐槽,你们发了很多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他们讲的都不对。杂志的编辑说,陆老师你来写吧。后来我跟我学生一起写了一篇非常长的文章,有可能这篇文章在最近能够出来。在这篇文章里讲一些最基本的数据的逻辑。
 
首先给大家看的一张图,基于在这个文章当中做的数据分析,我们讨论了中国的每一个地级市到沿海大港口的距离,和地级市的GDP总量的关系,所谓到大港口的距离用这个地级市到北方的天津,假设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尽管冬天要结冰,不管怎么样是在北方比较重要的港口。南方去了上海,再往南深圳和香港,深圳和香港在地理上非常临近。
 
给大家看这张图,(PPT),横轴是中国的地级市到三大沿海的港口的距离,纵轴是地级市的GDP规模。大家看到什么?离港口越远的地方GDP越小。我现在只放一个变量,解释中国地级市之间GDP规模差距40%。在一个截面数据里,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50%是非常高了,如果用一些其他的变量解释中国地级市的GDP的规模差距的话,在不同的被解释面上只要和经济发展也许,我们模型整个的拟合优度可以提高到70%,低的只有百分之四十。你要看一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到港口的距离可以解释的部分,站所有能够通过理论和数据掌握的因素的大概1/2或者1/3左右。
这验证了刚刚讲的什么事情,到沿海的距离,可以说是非常重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因素的因素。
 
接下来看人均,刚刚讲的总量,中国因为人口流动没有完全自由流动起来,这样以来,总量差距会体现在人均上。越远离港口的地方人均GDP会下来一点,大家仔细看在中国中西部,位置比较高的点往往有这样的特殊性,中西部是大城市,还有中西部的资源城市,比如鄂尔多斯港。讲到地理的因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如果再一个国家的不同地方之间,有非常明显的人均GDP的差别,大家如果生活和工作在人均GDP比较低的地方,你会做什么事情。走吗?脚长在你身上,如果你还对钱这件事情没有完全看淡的话,大家一个简单的地方,从收入低的地方移民到收入高的地方。
 
给大家看几张中国的地图,中国GDP的分布是长什么样,人口长什么样。这张图(PPT)把中国地级市按照GDP的规模从上往下排,排到这些城市大概占有中国GDP的50%停下来。中国GDP占有比较高的地方,基本上是两句话总结出来的,沿海,尤其东南沿海,中国中西部大城市,其中主要是省会性的城市。
有一件事情没有讲,可以看我其他的东西,你看到这张图,如果熟悉经济学研究或者本人研究的人马上得到一个结论,中国经济高度甚至用过于集聚在少数地区的结论。中国GDP空间集聚程度远远低于美国。
 
中国人在哪儿?中国的人口,按照地级市人多人少排下来,空间分布,中国人口分布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的集聚程度比经济集聚程度要来的小。人口比经济分散的多,还有一个特点,整个的人口的重心偏北,中国为什么人口重心偏被,以前中国在经济开放之前,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化率只有18%,以前中国是农业社会起点,农业社会人怎么分布?跟土地走,中国北方和南方比,北方是平原,中国南方除了中下游其他地方都是丘陵和山地,中国农业社会人口是偏北,再加上计划经济年代,计划经济投资投在东北华北,我们人口分布是历史决定的。现在经济分布已经由全球化进程来决定,这时候导致了人口分布和GDP分布中间的空间差异。
脚长在你身上,你怎么动?现在这张图(PPT)就是用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看,一个城市常住人口减掉户籍人口,如果红色常住人口大于呼机人口,这地方是人口流入,蓝色是人口流出。这个图是不是符合我们刚刚讲的经济规律,经济多,人口份额相对来说比较少的地方称为人口流入地,反之成为人口流出地。这个过程仍然进一步发生中。今天区域经济学家说中国原来除了东中西问题现在又产生新的问题,南北问题,现在南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北方。这是不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东南沿海接近港口,还有长江中下游,南方GDP高了以后,北方人往南方走,北方人口流出地,经济增长率当然就低,这正常的。而且我告诉大家,如果把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和珠江口的几个城市从整个中国南方的样本里拿掉,中国北方的人均GDP和中国南方人均GDP相等了。这说明什么问题?
 
我们在坊间讲南北的问题,是因为南边拥有长江,南边拥有珠江三角洲出海口。这个东西你能够挪挪吗?奉劝大家,少想想,人定胜天的事情,否则这个事情太可怕了。
 
接下来跟大家讲的,由于刚刚讲的情况,如果在图上看的话,就能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们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每一个地级市净流入人口的数量,和大港口的距离做这样一个图,人口会往靠近大港口的地方迁入,最突出的是靠近港口的几个大城市,一线和准一线的城市,而且单变量的解释度可以达到30%。
到目前为止给大家展示的是什么,何帆老师和施展老师讲的问题里,他们没有谈到这场全球化的进程对于中国经济的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是在沿海地区沿江地区,加上内地的少数大城市集中的,人口也这样流动的。但是,前面讲的是市场的规律。市场的规律马上给大家一个印象,中国出现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把平衡理解成经济要均匀分布,我曾经在很多次演讲里,有读者问这样的问题,陆老师讲港口重要同意,全球化重要同意,凭什么是上海呢。上海最大的优势或者特点在哪儿?长江入海口,全国唯一的。这就是上海的优势。
 
由于前面所讲到大家对于平衡这个概念的理解,是资源分布的均匀分布,再加上现在地方政府有一个很强的激励,最大化,本币经济增长和税收和招商引资,于是在上级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的合力之下,我们在政府的政策所主导的经济资源怎么配置的。
转移支付,一个地方搞经济发展,首先需要钱,当地如果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他的钱的来源有一个很大的来源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看到的不是绝对数,我们看一下相对数,把转移支付除以GDP,除以当地GDP,越是往原理大港口的地方,转移支付在当地GDP当中所占的比重是越高的。
土地,去年快来秀结合新城的发展给大家展现过,这张图(PPT)中国中西部省份在全国的土地供应当中所占的份额,土地供应什么意思?中国土地配置是借助于建设用地指标的东西,来决定你这个地方城市扩张用来建工业园、基础设施、造房子的赌博供应数量。全国土地供应当中有多少被分配给了中国中西部。2003年之前这张图往下走,正常吗?正常,沿海地区发展经济,人也过来了,沿海地区使用更多的土地,中西部的份额就下降。到2003年以后不对了,人口进一步的往沿海地区集中,但是处于平衡的想法,要给更多的土地给中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大量的土地资源给了中国中西部。这里给大家看的是份额,这张图看的是流量,不是存量,不是从03年以后,加04、05、06,不是加起来,每一年新增的土地供应当中,中西部的城市占有多少份额。人口在流出,但是土地供应所占的份额是更高的,这些土地用来干什么?第一件事情建工业园,每个县都有一个,甚至在山区里。还有一个用地途径,用来造房子,去年的演讲里讲到新城建设,可是人口在流出。
 
结果,如果把大量的资源集中到原理大港口的地方,正好和前面讲到的全球化所驱动的逻辑是相悖,怀疑它的投资回报。
投资回报率的状况,横轴是到大港口的距离,纵轴是算了在十多年时间,每一单位的投资大概转化成多少单位的GDP,这个数值越高,说明每单位的投资转化成的GDP的能力是高的。非常明显的是越靠近港口的地方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力是越高,尤其是靠近大港口的大中心城市。
 
欠发达的地区远离大港口的地方,搞建设的时候,有一些钱是来自于转移支付,还有一些钱来自于中央给的土地指标。这些年地方拿到建设用地指标没有闲着,到金融市场融资了,除了从银行直接贷款,就是城投债,不管是银行贷款还是城投债,往往是拿土地作为抵押物,他们跟金融市场讲一个故事,现在国家支持中西部大发展,你等一等,未来土地会升值,金融市场就给你借钱了。
这张图(PPT),中国中西部省份在全国城投债里所占有的比重,城投债的数据是我们现在能够掌握地方政务债务里最完整的数据库,虽然城投债在地方政府债务里大概20%左右的比重,但是看趋势,基本可以看到,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往哪里走,中国中西部的债务在全国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的。媒体会告诉你中国负债最多是江苏,绝对量是这样的。你要看相对量,你要看两个相对量,第一个相对量,占比,中西部省份在全国的占比怎么变化,是越来越多的。第二个是去年讲到的,还要把这个债务跟当地的GDP比比。江苏借债多,如果除以GDP,分母也大,还债的能力高。
中西部借很多的债,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地方投资回报低,金融市场还借钱给你,金融市场才不傻,我知道你借的债是有地方政府背书的,我们金融市场宁愿把钱借给地方政府也不借给民营企业。借给你是考虑多高的利率借给你,他觉得欠发达地区GDP增长潜力小,借的时候征收更高的利率。红线代表中西部省份再融资时候的利率成本,虚线是东部的。总体上来讲这条线越来越往上走,为什么往上走?大家觉得你投资回报在下降,风险越来越高,借钱越来越难,大家都难的情况下,难上加难,哪里更难?中西部更难,给你征收更高的利率。
 
我们干了什么事?市场顺应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集中往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集中,由于我们想追求平衡,我们在政策上的选择实际上跟全球化的方向是反着的。金融市场知道这件事情,你硬要这么来就这么来。不好意思,你拿到的资源多,你拿到的价格也更贵,结果中国今天债务更严重的地方,恰恰是我们想帮助的地方,换句话讲,我们本意是帮他们,最后害了他们。
 
今天讲的事情是提出非常重要的政策选择,我们在迎接全球化的过程中,前面讲到蛋糕是做大了,我们怎么分配?我们有两个办法,第一,蛋糕做大了,就让欠发达地区通过切蛋糕的方式给钱,给钱没有错,你们会问是不是反对转移支付。我没有这么说。问题是用钱用在什么地方,在欠发达地区给他转移支付帮他做两件事情,支持他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如当地有优势做农业,帮把他把农产品运出来,当地如果有资源做旅游,帮他建机场,把人运进去,都没问题。尽管有一部分人流动起来了,还有另外一部分人没有流动起来,你帮他提供公共服务,比如老人建养老院,孩子建学校,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我今天讲的事情是第三种情况,如果给钱给了欠发达地区,帮他做明显背离本币比较优势的产业,会带来什么问题?钱是投了,投资回报是下来的。同时借很多钱,债务上去了,结果该发展有优势的地方没好好的发展,你在制约它,而没有优势的地方你硬要发展,在整个国家就形成了所谓资源的空间错配,整个中国经济就会因此受损。
 
如何理解中国最近这些年出现的经济增长的下滑,债务的上升?我绝对同意前面两位老师讲到的,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因为中国有规模、有体量,中国全球经济当中的地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被周边其他东南亚的国家取代的。作为一个补充,大家要小心,如果今天自己已经面临着经济增长的速度下滑,投资回报下降,生产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在上升,我们不遵守经济规律,硬要把我们的产业搬迁到欠发达地区,我想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可能会想我是到中西部开一个厂,还是到东南亚像越南这样的地方开一个厂,这件事情是临界值的问题。我非常希望我们应该乐观一点,中国的规模强大到我们再怎么弄,临界值都到不来。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么乐观。
 
还有一个更好的策略,动人,我们今天面临这个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市场化的时代,加城市化的时代。如果来自于全球,包括来自中国的资本可以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做海运的贸易成本比较低的地方,中国少数的大城市,集中的话,这种集中可以带来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效率,按照我的判断,这样经济和人口的集中过程仍然在进一步的集中。这样的集中均衡怎么办?均衡要考虑人均意义上的均衡,而不是经济和人口的均匀发布。经济和人口集中在少数地区是不要紧,如果一个地方的GDP比重虽然高,人口比重也很高,不同的地方的人均其实是一样的。用这样的平衡概念取代之前撒胡椒面式的发展战略。这其实也是在全民共享成果,欠发达地区作为全国的部分,我们是要帮助他们,让他们共享成果,共享的方式并不一定把钱给到地理劣势地区,而是给到地理劣势地区的人动到地理优势地区来,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准备今天论坛的时候在8月26日之前,若干年前一直在呼吁这件事情,很困难,很多人问我,陆老师你呼吁的这些东西,是不是在中央层面有一个更加大的战略,是你们学术所不能理解的。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讲了什么话,在这次会议上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26日的时候会议上讲的一些话和我前面讲的是不是一个意思。
 
第一,这次会议第一次讲到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校集聚。第二,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句话非同小可,因为在之前,中国大城市发展思路里,你帮我测算一下大城市人口承载力多少,这样的承载力把人口控制在这么多。第一次强调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的承载能力,是可变的。其他地方,主要起大保障的功能,地方之间要有分工,在保障民生底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营造平衡。我以前的提法叫在集聚中走向平衡,这里的平衡显然不是均匀分布的概念,否则就这几句话就矛盾了,它的平衡是人均的概念。
 
怎么做?26号的日讲到深化区域合作机制,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健全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在省级统筹基础上加快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进度,这件事情如果建立好之后,将对全国的人口流动在跨地区的自由流动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经济分布和人口分布的差距已经给大家展现过了,未来人口将向哪里集中,你们可以自己判断了。
 
第三,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的灵活性,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这一点也跟以前有实质性的转变,我在上海讲到上海机会来了,不要再失去了。未来怎么增加,上海优势地区经济和人口地区的承载力,这个课题交给伤害了。对其他地方做生态补偿的制度,最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之前加了两个字,有效。什么意思?不是白送钱给你,让你水平提高了,贫困减少了,而是花钱要花对地方,强调转移支付本身要起有效的作用。
 
回答前面讲的问题,改进空间资源的配置是国家利益,我这里回答前面提的问题,很多人问我陆铭老师你讲的主张,是不是在高层有一个你们学者所不能理解的更大的战略。8月26日的会开完之后,大家对这个答案可以自己找到了。如果以前真的有那么一个更加伟大的宏大的什么战略,不应该看到今天所有的转变。我们多年的努力,十年的时间,终于可以换来我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我们应对未来的全球化的方式和战略,应该发生重大的转变了。
 
今天的演讲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话题:



0

推荐

陆铭

陆铭

26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和日本一桥大学。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