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上图片摄于2011年秋,波士顿)

 

      早在十多年前,我们便开启了将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用于分析中国区域经济的工作,并且形成了把地理与政策作为决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两大决定因素的分析框架的雏形。直到后来,这些早期的研究演化成了我们关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后续研究。在后来的研究中,我们早期的一些看法也被逐渐的修正,直到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应该走“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道路,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带来的效率的同时,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实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均等化。


     回想起来,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国经济学的进步。怀念金煜。

 

金煜、陈钊、陆铭,2006,《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经济研究》,第4期,79-89。


     摘要:本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讨论了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1987-200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因素。我们的主要发现是:(1)经济开放促进了工业集聚,而经济开放又与地理和历史的因素有关;(2)市场容量、城市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政府作用的弱化也有利于工业集聚;(3)沿海地区具有工业集聚的地理优势。我们的研究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提供了来自于中国的证据,同时也发现,除了经济地理的作用以外,政策也是导致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附:与金煜一起完成的研究
陈钊、陆铭、金煜,2004,《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世界经济》第12期,25-31。
Zhao Chen, Yu Jin and Ming Lu, 2008, “Economic Opening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in M. Fujita, S. Kumagai and K. Nishikimi (eds.),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Perspectives from Spatial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76-315.

 

(图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一书后记)

 

(2011年秋,波士顿。愿你获得自由)

话题:



0

推荐

陆铭

陆铭

26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和日本一桥大学。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