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要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先要明白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向大城市周围集聚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表现,是人们追求收入、就业和综合的生活质量的表现。在此进程中,在对未来人口进行规划时,应充分科学地预测人口增长趋势。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规划方面,要与潜在增长的需求相适应。

在特大城市建设用地方面,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对于城市中心和副中心的容积率管制应与国际大都市的需要相适应,对一部分低密度的工业用地可更新为商业或居住用地。另一方面,应在大都市圈的范围内考虑用地空间问题,都市圈辐射力的增强,意味着核心大都市与周边的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紧密,不同城市的功能将出现相互的互补和分工,发展空间在都市圈内部规划,将使发展空间的局限极大地得到缓解。

在规划城市未来人口和空间的时候,如果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增长跟不上人口的实际增长,那么,市场经济将出现价格调节供求的趋势。在住房市场上,房价上行压力将始终存在。而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由于缺乏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那么,在出现短缺的时候,就可能不得不用行政手段来强制平衡,引发群众不满。因此,特大城市必须要科学地预测人口增长趋势,避免在未来出现更严重的城市病。

在人口结构方面,大学生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大学生数量提高会同步地带来低技能劳动力向特大城市的集聚,原因就在于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具体来说,就是大学生会在生产中和生活中同时产生对于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认识到这个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在特大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就既要看到大学生的重要性,也需要相应地重视以下两个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第一,人口赡养率。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持续地补充劳动年龄人口,以维持合理的人口赡养率,这既是老龄人口养老的需求,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人均受教育程度。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和低技能两端人口同时产生的需求,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全部常住人口的平均人力资本。要重视对于稳定就业(特别是长期稳定就业)的外来人口及其子女的人力资本提升。这部分人口中的大多数人将来可能是在特大城市长期居住和就业的,如果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得到人力资本的提升,那么,他们就是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

在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中,特大城市必须承担下一轮重振中国经济的重任。当前中国政府负债率在上升,这在本质上反映出的是投入-产出效率的恶化。分地区来看,总体上是人口流出地债务率更高。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够,用行政力量将过多资源配置到了缺乏发展工业比较优势的地区,投资的回报不高。在全国降债务的过程中,人口流入地应以较快的经济增长率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引领新一轮的发展。特大城市也应在自身的规划中科学地认识城市发展规律,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1]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话题:



0

推荐

陆铭

陆铭

26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和日本一桥大学。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