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上海都市圈建设

最近十余年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在中国内地高校得到了普及。在技术层面,研究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实证研究却出现了三大弊病:第一,因为缺乏对于所研究问题的具体背景的了解,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在不少研究中被忽视了,一些研究得到的政策结论,甚至南辕北辙;第二,研究普遍关注于系数的统计显著性及内生性的处理,其他一些在实证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本问题被忽略了;第三,因为追求方法的所谓现代性和科学性,...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显然是重要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沿海地区和靠近大港口的地区由于有更高的开放程度,其产业集聚度较高,比其他地方有着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们常常凭直觉认为,经济的集聚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表面上看,似乎的确如此。在中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地区间差距在2004年之前,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 ...
摘要:中国的新城建设集中体现了增长目标短期化下的发展模式。本文发现,在人口流出地和中小城市,地方官员变更是引发新城建设的重要成因。同时,相对年轻的地方官员在新城建设上动力更足。尤其是在2008年后,为遏制经济增长下滑态势,新城建设被普遍用作应对经济下行的手段。新城规划面积越大其城投债发行规模越大。虽然新城建设所伴随的投资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但也促使地方政府债务累积,为长期经济健康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
分篇一:城市高效宜居发展总指数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滴滴发展研究院 伴随人类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不断提高。截止2018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到60%左右,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态质量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城市竞争日益加剧,集约高效、绿色共享、生态...